中山发展快速公交系统构建“三化”公共交通体系
发布日期:2014-04-25 来源:局办公室
中山市把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作为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及城区首位度的重要抓手,借助入选广东省首批创建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广东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先进城市的契机,在实现公交线路“村村通、校校通、路路有”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快速公交系统、“外连内延”公共交通、落实全民公交优惠等措施,加快构建“服务同城化、规划合理化、运营高效化”的公共交通格局,力争2015年,全市公交分担率达25%以上。
1、整合资源,打造城市快速公交系统。投入4.6亿元启动主城区快速公交系统建设,在充分利用现有道路、站场、站台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设置标志、标示,改造部分交通及配套基础设施等方式,开辟快速公交专用道,力争用3 年时间基本形成以“一横、一环”为主线,“二交叉、三横、四纵、五辅”为支线,运营路线总长132 公里的主城区快速公交骨干路网。同时将快速公交智能系统接入市公共交通、交警智能交通、“中山通”卡、运营公司管理等系统,开发运营调度、路口信号优先、专用道路交通监管、乘客信息服务等功能,实现“人一车一站一道”的智能化管理;推行“一票制”运营模式,群众只需一次购票即可在站台内多次换乘,方便群众出行。目前,总长12.9公里的首条示范线路——“主城区利和广场至火炬区太阳城”已建成投入运营。
2、外连内延,扩大公共交通覆盖面。一是开通跨市公交线路。与周边市对接,将公交服务延伸至市外,促进珠三角公交一体化,先后开通至珠海、顺德、江门等地的跨市公交线路11条,日均客流量达1.1万人次。二是完善市内公交体系。开通11条镇区至城区大站快线,为市民提供更方便、快捷的高档次公交服务,争取2年内实现所有镇区至城区均有大站快线服务。三是构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结合公交站点布局和城区绿道建设,大力推广公共自行车服务,着力解决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目前主城区以及火炬开发区、三乡镇、古镇镇已建成服务系统,正加快推进其他镇区服务系统建设。全市共投入公共自行车10080辆,建成437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11240个桩位,并实现中心城区内自行车租赁点300-500米全覆盖,日均周转率达6-7 次/辆,使用频率居全国前列。
3、绿色环保,倡导市民公交出行。一是落实全民优惠政策。在每年投入4000 万元对本市户籍60 岁以上老人、离休干部、残疾人和现役军人等特定对象免费乘坐公交车、中小学生优惠乘坐公交车予以补贴的基础上,市镇两级每年再投6000 万元,对持“中山通”IC 卡乘坐公交车的普通市民给予5 折票价优惠,此项政策每年惠及市民约7800 万人次。二是延长线路服务时间。就市民反映的部分线路服务时间不足问题,通过新增线路,延长营运时间等方式,开通覆盖24个镇区的85条夜班公交线路。建立公交手机查询、电脑查询系统,市民只需轻按拇指即能及时了解所需乘坐的公交线路站点分布、班次时间列表等信息,大大方便了市民的日常出行。2013年,全市公交分担率达23.8 % ,较2011 年提升近3.7 个百分点,达国内特大城市发展水平。据第三方调查,市民对公交满意度由2008年的62.3%上升至2013年的87%。